“想起来了!”薛珍记性很好,小声说:“祖母爱吃糖。”
对,齐太妃很嗜甜,薛皎一度怀疑,她以后会不会得糖尿病。
虽然古代的糖甜度不是很高,但架不住她吃得多,粥里一定要加糖,点心也喜欢甜的,薛皎觉得腻口的那种。
听梁桓说,她以前没那么嗜甜,反而在吃用上很克制。
怎么说呢,还是老齐王死了之后的事,齐太妃一下子放飞自我了,整个齐王府没人能管她,王府主人还是她儿子,她吃点儿糖怎么了?
“妈妈,红糖是用甘蔗制成的吗?甘蔗的皮是青色的,里面的肉白白的,为什么糖是红的?”
薛皎组织语言:“是因为美拉德反应,这个原理比较复杂,涉及化学方面的一些知识,妈妈不记得具体怎么回事了。”
薛皎自己所知有限,也不敢在孩子面前立“无所不知”人设,尤其她崽还是个天才儿童,不知道就直接说不知道。
薛珍也能接受,反正以后她总会学到的,妈妈说,知识无穷尽,她学自己感兴趣的就好。
但她又有了新的问题:“妈妈,甘蔗是怎么变成红糖的?”
这个薛皎还真知道:“宝宝感兴趣,回头咱们自己试着用甘蔗制一回糖。”
说再多不如做一遍,流程也不难,无非就是榨汁、熬煮之类的,反正家里现成的甘蔗,榨汁机、锅什么的都有。
“好!我要自己做糖!”薛珍很喜欢妈妈带她亲自动手学习新知识。
“我也要我也要!”周亮亮跑过来,“小姨,带我一起吧,我也想自己做糖。”
带一个也是带,带两个也是带,薛皎没有拒绝周亮亮,准备吃完午饭就带孩子们试试。
大舅洗完手回来,听见她们讨论,笑着补充:“那种用来制糖的甘蔗,皮是黑紫色,这个是水果甘蔗,产糖量可能没那个高哦。”
冯飒一听,立刻道:“那就不用这个甘蔗,这个留着吃,再去买一根紫皮甘蔗。”
她看向周亮亮,一脸严肃:“到你出力的时候了。”
周亮亮:“啥?要让我扛甘蔗吗?”
他为难地比划了一下,“有点儿长,我能让老板砍短不?”
冯飒:“你小姨是制糖指导,人家出知识,你是不是得出材料?”
周亮亮谨慎地点头。
冯飒拍板:“用你的压岁钱买甘蔗。”
周亮亮心痛地喊:“这不是出力!是出钱!”
丰朝,岭南。
李昕从餐桌旁起身,侍者撤走碗盘筷盏,小厮躬身来报。
“东西找着了?”
“找着了,大人您真是博学,咱们这地儿真产甘蔗,分散在那些小村子里,村里还有制糖作坊,制的糖每年都有商行遣人来买……”
“非也,书上有写,南方产蔗,天人也说过。”李昕问:“甘蔗种植规模大吗?”
贴身小厮回:“不大,那些有制糖作坊的村子,最多也只敢用十之三四的地来种甘蔗。”
不用他多解释,李昕也知道原因。
天人有吃不尽的米粮,不种地的人从不想操心有没有粮食吃,只要有钱,随时可以买到粮食。
但他们丰朝的蔗户不一样,他们本质上还是农民,靠地里的出息过活。
种甘蔗制糖,确实能比粮食卖得更高的收益,但若是自家不产粮,遇到荒年或者粮价高涨的时候,手里有钱也买不到粮食,那就要活活饿死人了。
糖好吃,但不能饱肚啊!
用天人的话说,叫抗风险能力太差,因而农户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将所有地,或者说大部分地用来种甘蔗,必然要留下大半的地来种粮。
小厮继续汇报:“找到的几种甘蔗都买回来了,没想到咱这里甘蔗品种也不少,有青皮的、紫皮的,还有黄皮的。”
李昕问:“口感如何?”
小厮毫不犹豫:“没天人的甘蔗好吃!”
这点李昕倒不意外,天人吃的东西据说都经过什么选育,哪怕丰朝有同品种的食材,口感、味道也会差一大截。
小厮说:“没天人吃的甘蔗甜,那个青皮的倒是甜,硬得很,牙齿都要给我咬掉了,他们说这种甘蔗制糖最好,黄皮的那个口感脆生,但不咋甜,越靠近根部越甜,头上有点儿酸,还有点儿奇怪的味儿……”
“哦,天女娘娘要去买的黑皮甘蔗也有,蔗民也说红皮,小的去看了,是紫红色近黑,也是专门制糖的甘蔗,比那竹蔗甜度略差一些,但没那么硬。”
李昕点点头,吩咐他让人准备好,一会儿跟着天女娘娘一起制糖,届时可以比较一下这三种甘蔗在制糖方面的优劣。
岭南穷苦,百姓过得艰难,他被贬此地,心有所谋,倒是愿意为百姓做些事,但能做的不多,消减他能做主的、不必要的税赋,与民休息,暂时也做不到更多。
修桥铺路兴教育这些,都在做,但进度缓慢,手中无钱,岭南又多山